发布时间:2024-12-27 10:44:28 来源:网络 浏览次数:93
生产建设项目是在一个场地或几个场地上,按照总体设计兴建的一项独立工程,或若干个互相有内在联系的工程组成。本文拟通过对生产建设项目分类、水土流失特点进行研究,分析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主要内容、方法及重点监测对象,为开展水土流失防治和水土保持监测工作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一、生产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特点
生产建设项目在建设和生产运行过程中由于填筑、开挖活动,挖损、扰动、占压土地,造成地貌、植被损坏,从而导致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外营力作用下造成的岩、土、废弃物等的搬运、迁移和沉积,是一种典型的人为加速侵蚀。生产建设项目因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地貌类型、生态脆弱程度、对地表的扰动强度、施工工艺(方法)等不同,水土流失特点具有一定的差异,主要存在以下特点 :
(一)流失地块零散,强度分布不均
生产建设项目扰动地表范围一般涉及多个地块,之间受地形地貌和扰动强度影响,流失强度分布不均,扰动时间及程度差别较大,水土流失的时间和空间分布不均匀。时间上的不均衡性表现在建设期内进行挖、填等施工活动,使地表土壤原来的覆盖物遭受严重破坏,建设区域内的水土流失强度短时间内成倍增加。空间上的不均衡性表现在部分项目土石方挖填量大,地形地貌复杂,如弃土弃渣场、取土取石场 ;部分项目水土流失强度相对较小,如生产生活区等。
(二)地面组成物质复杂,流失类型多样
生产建设项目引起的水土流失类型是多样的,同一项目建设过程可包括水蚀、风蚀、重力侵蚀、混合侵蚀等多种侵蚀类型。如,在北方丘陵沟壑区公路施工中,路基开挖及填筑、弃渣的堆置往往使单一的水蚀变成风蚀、水蚀的复合侵蚀,如若边坡或堆渣处置不当,还可能发生重力侵蚀。
(三)人为“再塑”地貌多样,灾害具有潜在性和突发性
生产建设项目不可避免地造成水土流失,弃土弃渣被冲蚀进入河流,会造成河道淤积,毁坏水利设施,影响正常行洪和水利工程效益的发挥,甚至还会引发更大的洪涝或者地质灾害。占地较大的大型生产建设项目往往导致所在项目区地貌的“再塑”,再塑地貌中的挖损、堆垫形成了许多新的高陡边坡和松散堆积体,在暴雨的作用下,极易失稳,造成突发性的滑坡、崩塌等灾害。
(四)受施工工艺和技术水平的影响大
工程建设技术水平和手段的提高对水土流失防治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较为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技术手段可使生产建设活动对环境的破坏相对减少。
二、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内容与方法
(一)监测内容主要包括水土流失影响因素、水土流失状况、水土流失危害和水土保持措施等;
(二)监测方法包括地面观测、实地量测、遥感和航空监测和资料分析等,
三、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重点监测对象
(一)弃土(石、渣)场
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测内容表
工程建设中对不能利用的开挖土石方、拆除混凝土或其混合物所选择的处置或堆放场地为弃土(石、渣)场。按照弃渣堆放位置的地形条件及与河(沟)的相对位置关系分为沟道型、临河型、坡地型、平地型、库区型 5 种类型。
(二)取土(石、料)场
生产建设项目为了满足建设或生产的需要设立的专门用于取土、取石等而设立的场地。可分为岗地取料场、切坡取料场和平地取料场,为监测的重中之重。
一般在取土取石期间,为了保障安全,都会设置预防措施或临时措施,水土流失被控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不会发生危害。
在取料结束后,遗迹形成陡坡和缓坡两个不同坡度的地形状态。陡坡在形成初期,不稳定的部位会发生崩塌、滑坡、滑塌等,常常在坡脚形成堆积、泥流,如果不及时采取合理预防和治理措施,将会造成严重水土流失,随着时间的延续,会对紧靠其下方的缓坡土地造成严重影响。缓坡在取土取石刚刚结束后,植被稀少甚至没有植被,如果不及时采取合理预防和治理措施,在雨季常常发生水土流失,冲刷地表造成沟蚀。
(三)大型开挖(填筑)区
开挖填筑区包括开挖面和填筑形成的平台(坡面),具体位置 :开挖面是指因为生产建设项目需要而开挖的、由风化壳或母质(母岩)构成的坡面。根据下垫面物质组成,一般可将开挖面分为土质、石质、土石混合三类。开挖面在表土剥离后
扰动的土一般是由风化壳或母质(母岩)构成,与土壤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工程开挖面流失的土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土壤,而是工程意义上的土,主要由风化壳或母质(母岩)构成,可能还有一定的土壤。根据调查取样分析,开挖面平均容重变化范围在 1.01~1.74g/cm³ ,开挖面紧实度高,容重大。
开挖面产生的水土流失形式主要为沟蚀,在有些情况下,还会发生崩塌、滑坡、坡面泥石流等严重侵蚀。填筑平台一般是主体工程的一部分,经机械碾压填筑而成的台状体,一般由平台和边坡构成。
如填方路段的路基边坡、开山造地的边坡、城镇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的建设工地,从材料构成来看,填筑区的用料多为碎石类土,砂土、爆破石渣及含水量符合压实要求的粘性土。填筑区在强降雨、大风和重力作用下除发生面蚀、沟蚀外,还会发生砂砾化面蚀、沉陷、崩塌、滑坡、坡面泥石流等新的侵蚀类型,对生态环境影响极大。
(四)施工道路
施工道路属于为主体工程服务的辅助工程,等级低,一般不硬化,但长度大,所经地形复杂,有一定开挖填筑方量。
施工期间,由于表土剥离、平整、堆垫等活动,扰动了原地表植被,形成了长距离疏松的土质裸露带,在大风、强降雨的作用下,产生风蚀、水蚀。
同时,工程建设期间,运料车多是重型卡车,施工便道和临时道路的路面状况比较差,因此车辆运行时不仅对地面破坏严重,还会产生大量的粉尘和烟雾污染。
(五)临时堆土(石、渣)场
一般临时堆土区坡面坡度控制在 1∶1 或 1∶1.5,土方实际堆放高度不应超过 2m。
堆土形式与弃渣堆放形态相似。堆土失去了原土壤结构,且一般具有较陡的松散堆积面,极易侵蚀,产生的水土流失量在整个工程中占有较大比重,对生产和周边环境容易造成影响。
来源:网络
【官网】www.rzcj998.com
【电话】173 0800 8988
【地址】成都高新区环球中心N3-1621号
Cooperation process
1.资讯洽谈
2.签订合同
4.稿件验收
3.专项组编写